来源:《湘菜》杂志
文:邓志明
尊重原创,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
原料的老嫩与其含水分的多少成正比,比如蔬菜含水分越多,就越显得新鲜脆嫩。倘若储存时间长了,它就会随着蒸发而失去大量水分,变黄枯萎。“抓抄鱼片”所以软嫩滑爽,主要是给鱼片裹上蛋清豆粉,鱼片内部水分多。我们湘菜中十分畅销的“辣椒炒肉”有很多版本,有的炒的时间过长,瘦肉片就会变老,这是因为瘦肉片失去水分太多。
实践证明,保护动物性原料内部水分,最好的办法之一是“上浆”,给原料穿上一件“衣服”,这件“衣服”在烹制过程中遇热而凝固,从而堵住了原料内部水分的流失的通道,从而使主料滑嫩。我个人认为在做“辣椒炒肉”之前,给瘦肉片上一层薄薄的淀粉(包括酱油、水淀粉等)比不上浆的要好吃一些。
例如广东名菜“蚝油牛肉”的牛肉片异常滑嫩,加上顶级蚝油特殊鲜美,不愧是粤菜名菜的称号。其诀窍在于:选用新鲜牛肉剔除筋膜,横切成薄片,加入调料、蛋清、小苏打粉(碳酸氢钠)或嫩肉粉,然后分三次加水,搅拌让牛肉分次吸收,最后加熟油拌合,将牛肉水分封死存放,再烹调时就鲜嫩了。
原料老嫩的成因,概括起来有三点,第一是原料本身组织结构状态;第二是原料含水分的多少;第三是掌握烹饪时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。也就是讲,凡是组织疏松、含水量多、烹调火候适当,原料则嫩,反之则老韧。厨师对原料的加工和利用上,要在这三点上作文章、想办法。
为了说明这三点,可以从下列菜肴制作中得到印证:例如“白斩鸡”,此菜又叫“白切鸡”,选用仔母鸡(粤菜叫“笋鸡”)将白条鸡浸煮熟然后斩成小块,蘸料汁(蒜蓉、姜汁、香菜、花生油、生抽、葱末等)一碗同上。其中第一条是关键,仔母鸡的肌肉组织尚未老化,而且含有一定的鸡油(脂肪)、含氮浸出物较多,鸡肉组织结构疏松,在加热时要求汤沸下锅,再沸腾时转入微火(或暂离火口)半煮半浸,为什么要这样呢?沸水下锅鸡的表面突然遇高温,鸡皮鸡肉会立即收缩,使其内部鲜味不易溢出。动物性原料浸在冷水中会有吸水现象,但在沸腾的汤中则恰恰相反,只会排出水不会吸进水,“白斩鸡”在微火中浸泡,一可以受热成熟,二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,这样运作尽可能保持所含水分,符合第二条理由。第三条,白斩鸡约浸十五分钟左右(根据笋鸡的大小)中间可提出两次,倒出腹腔中的水,以保持内外温度一致。至熟,用铁钩勾起,放入冷开水中迅速冷却,并洗去绒毛、黄衣,晾干表皮刷上熟花生油,整个制作过程都包含了形成皮脆肉嫩的三点成因。其他肉类中的丝、片、丁、条等形原料,为什么很多要上浆后划油?主要是要保住其鲜味和水分,使原料保持滑嫩。
作者简介:
邓志明,湖南志明厨师学校创始人,湖南志明厨师学校原校长,中国烹饪名师,高级烹调技师。